"考完證書就能當心理咨詢師嗎",我必須實話實說:這個行業看似門檻低,實則隱性要求特別多。上周就遇到個姑娘,花3萬考了證卻不敢接個案,現在還在超市當收銀員。今天就結合我從業8年的經驗,給大家說說真正要準備的干貨。
第一塊是硬件準備,千萬別小看這些:
1. 基礎證書只是敲門磚,中科院心理所的基礎培訓證書+注冊系統備案才是標配
2. 個案記錄本要準備3套:手寫版記錄咨詢過程、電子版整理案例、錄音筆備份(必須提前簽保密協議)
3. 至少準備3套不同風格的服裝:醫院坐診要白大褂,青少年咨詢穿衛衣牛仔褲,企業EAP要商務裝
第二塊是軟件準備更重要:
4. 督導費用每月至少留出2000塊,新手建議1次個體督導+2次團體督導
5. 必須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,可以是同行小組或心理援助熱線
6. 準備3個"急救錦囊":危機干預流程表、精神科醫生通訊錄、法律顧問聯系方式
第三塊最容易被忽視的隱性準備:
7. 家里要設專用工作區,哪怕只是陽臺角落,要有隔音措施
8. 手機里存好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地址,深夜咨詢結束后能快速買到吃的
9. 準備3套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紹,分別針對來訪者、合作機構、普通朋友
別忘了三類不適合入行的人:
① 總想拯救別人的"圣母型",這類人最容易職業耗竭
② 自己人際關系一團糟的,咨詢師要先處理好自身問題
③ 經濟壓力大的新手,前三年平均年收入很難超過5萬
對了給個實用建議:先去社區心理服務站做半年志愿者。既能積累真實案例,又能測試自己是否真的適合。有個學員就是在志愿服務期間發現更適合做心理科普,現在成了百萬粉絲博主。
下期預告:《心理咨詢師接個案的真實收入明細》

心理咨詢師接個案的真實收入明細
一、剛入行的新手:時薪可能不如奶茶店
認識個考了證的小姑娘,在機構實習接個案,每小時收費200元。聽著還行?但機構抽成直接拿走70%,她自己到手60塊/小時。每周最多排3-4個咨詢,算下來月收入不到3000。這階段多數人還得靠做心理測評、寫公眾號文章貼補家用。
二、能獨立接單的成熟咨詢師:收入兩極分化
干了3年的王姐現在線上線下同時接單,線下每小時收400元,線上平臺收280元。但別急著羨慕,這里頭有門道:
每周穩定接10個咨詢的算高手(很多人實際接5-8個)
每月實際收入=咨詢費×接單量×出勤率(客戶改期、取消是常事)
扣除督導費(每次300-800元)、場地費(自己租工作室的再加2000/月)
說一千,道一萬到手1.5萬-2萬是常態,趕上淡季可能跌破1萬。
三、城市差異比想象中大
在縣城做咨詢的小劉,每小時報價150元還得被砍價到120元,客戶更愿意聊"我該不該離婚"這類具體問題。而上海的李醫生專做青少年抑郁,每小時800元照樣排期到兩個月后。一線城市有經驗且細分領域精準的咨詢師,年入40萬+確實存在,但這樣的人10個里頭能有1個就不錯了。
四、線上平臺是把雙刃劍
某心理平臺公布的咨詢師收入榜單顯示,頭部咨詢師月入超5萬。但仔細看規則:要參加平臺培訓(自費2萬起)、買推廣位(每月3000元)、接受低于線下的分成比例。真正悶聲賺錢的是那些自己運營短視頻賬號的,有個專攻職場焦慮的咨詢師,靠直播連麥和99元/次的輕咨詢,反而月流水穩定在3萬以上。
五、看不見的隱形成本
核算真實收入時千萬別忘了:
1. 每年續證繼續教育費用:5000-10000元
2. 個人體驗(咨詢師自己要做心理咨詢):每小時300元×全年40次=1.2萬
3. 案例督導:每月2次×800元=1.9萬/年
把這些扣掉,很多咨詢師的實際時薪和普通白領差不多。
六、那些真正賺到錢的人做對了什么
觀察身邊收入TOP的同行,發現幾個規律:
專攻特定領域:比如專門做孕產期心理咨詢的,客單價高出30%
會做知識付費:把常見問題做成199元的音頻課,邊際成本幾乎為零
和企業簽EAP服務:給銀行做員工心理輔導,一單就是5萬起
接培訓項目:給學校班主任做心理危機干預培訓,兩天收8000元
現在網上動不動就說心理咨詢師時薪上千,其實就像說外賣小哥月入三萬——確實有,但得每天工作16小時且專跑商務區。這行真正堅持下來的人,多半是沖著助人的成就感來的。要是單純想賺快錢,勸你還是看看別的行業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