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很多讀者私信問:"考心理咨詢師到底值不值得?"作為從業8年的持證咨詢師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說大實話。先劃重點:這個證書確實能拓寬職業道路,但真不是人人都適合考!
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費用問題。現在市面培訓機構報價從2980到19800都有,我當年報的6980套餐,包含教材+網課+3次模擬考。注意!低于5000的班次基本都不含考試費,對了雜七雜八加起來反而更貴。更坑的是有些機構承諾"“抱過”",結果連考試資格都沒給報上。
重點來了,這六類人真不建議考:
1. 以為考證就能開診所的(需要5年從業經驗+督導記錄)
2. 月收入低于8000的(前期投入至少2萬)
3. 單純想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(直接找咨詢師更高效)
4. 40歲以上的轉行者(新人競爭太激烈)
5. 無法堅持每天學習2小時的(考試通過率僅37%)
6. 想線上兼職賺快錢的(平臺審核嚴苛)
建議重點關注中科院心理所的證書,今年新增了倫理考核模塊。考試內容分三塊:理論知識(單選+多選)、案例分析(視頻問診模擬)、現場答辯(隨機抽取咨詢場景)。我強調一點要選有實體辦公地點的培訓機構,去年就有學員遇到線上機構跑路的情況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現在社區服務中心、中小學、大型企業都在招心理咨詢師。我同事王姐考完證后,在街道辦做青少年心理輔導,時薪300-500元。但必須說清楚,頭三年要做好投入大于產出的準備,督導費每小時就要800-1500元。
對了給個忠告:千萬別信"零基礎月入過萬"的廣告!這行需要持續學習,我每年花在專業培訓上的錢都不低于2萬。但如果你真心熱愛助人,能堅持3-5年沉淀,這個職業絕對值得深耕。

心理咨詢師就業前景如何
總有人問我:"現在學心理咨詢還來得及嗎?"我表姐去年辭了HR工作,考完證在短視頻平臺做情感咨詢,現在時薪比我加班費還高。這行到底怎么回事?咱們用大白話嘮嘮。
一、為什么心理咨詢師越來越吃香
現在去醫院心理科排隊的人能從診室排到掛號處。不光學生黨考前焦慮,打工人被KPI壓得睡不著,連跳廣場舞的大媽都開始咨詢子女教育問題。去年某心理咨詢平臺數據顯示,35歲以上用戶咨詢量同比漲了67%。
國家也在推這事兒。中小學要配心理老師,社區得有咨詢室,就連有些企業都把EAP服務寫進員工福利。我住的老小區去年新開了兩家心理工作室,周末去都得提前預約。
二、這行早就不止醫院和學校兩條路
朋友小王在線上平臺接單,每天穿著睡衣在家視頻咨詢,月入比坐診醫生還多兩成。還有個前同事專門給自媒體寫心理科普文,篇篇10w+?,F在企業培訓、情感電臺、甚至婚戀機構都搶著要懂心理的人。
自己開工作室的劉姐跟我說,現在年輕人咨詢不藏著掖著,直接朋友圈曬咨詢記錄。她工作室新開了沙盤游戲治療,來體驗的家長帶孩子排到月底。
三、不是有證就能躺著賺錢
認識個姑娘考完證就印名片自稱專家,結果第一次面談被來訪者問懵了。這行光背書沒用,得能接住別人的情緒。有個從業十年的老師說,咨詢師前三年都在交學費,督導費比賺的咨詢費還多。
但真要肯下功夫,路會越走越寬。社區王醫生原本在衛生院看感冒,考完證后專門給老年人做心理疏導,現在成了街道紅人。上次去菜市場買菜,還看見有阿姨追著問他下次講座時間。
四、想入行該怎么起步
千萬別信"包就業"的考證機構。正規培訓起碼得學夠500小時,最好跟著靠譜老師做案例見習。可以先從熱線接線員做起,時薪不高但能練手。有個朋友在公益組織做了半年情感熱線,現在自己開咨詢室輕車熟路。
建議新人先找準細分方向。比如有人專做青少年網癮,有人研究職場人際關系。認識個咨詢師專攻產后抑郁,和月子中心合作,咨詢排期都到下季度了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