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trike id="m42yi"><acronym id="m42yi"></acronym></strike>
  • <li id="m42yi"></li>
    <rt id="m42yi"><delect id="m42yi"></delect></rt>
  • 
    
    <rt id="m42yi"><delect id="m42yi"></delect></rt>
  • <bdo id="m42yi"><em id="m42yi"></em></bdo>
    <li id="m42yi"><dl id="m42yi"></dl></li>

    心理咨詢師不敢接的六種人,看看有沒有你

    李一

    李一

    2025-04-30 11:49  留光心田熱門創作者
    +關注

    發現很多人對心理咨詢有個誤區——以為只要付了錢,心理咨詢師就什么人都能接。其實這個行業有明確的"勸退紅線",今天我就用大白話給大家掰扯清楚,避免你白花錢還耽誤事兒。

    第一種:把咨詢師當"算命先生"的

    這類人開口就是"你猜我現在在想啥"、"你說我老公是不是出軌了",把心理咨詢當讀心術。其實心理咨詢師不負責破案,更不會替你做決定。他們的專業是幫你梳理思路,就像整理亂糟糟的毛線團,但說一千,道一萬織毛衣的還是你自己。

    第二種:只想來證明自己沒錯的

    有個真實案例:某來訪者連續換了3個咨詢師,每次開頭都是"所有人都說我有問題,你來評評理"。咨詢過程中只要聽到不同意見就炸毛,說一千,道一萬撂下一句"你們都不懂我"走人。心理咨詢不是法庭辯論,咨詢師也不是裁判員。

    第三種:想要速效救心丸的

    上周遇到個姑娘,上來就問:"我失戀三個月了,能不能保證五次咨詢讓我走出來?"其實心理咨詢更像是中醫調理,急癥去急診室,慢性病得慢慢調。那些承諾包治百病的"專家",八成是江湖騙子。

    第四種:讓子女來當替罪羊的

    常見場景:家長押著孩子來咨詢,自己卻拒絕參與。張口就是"老師都說他有問題"、"你們趕緊把他治好"。其實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庭系統的警報器,只修零件不換系統,遲早還得拋錨。

    第五種:身體有病硬扛不說的

    有位來訪者咨詢時總說頭疼,后來才發現是腦瘤壓迫神經。心理咨詢不是醫院,抑郁情緒和抑郁癥是兩碼事。就像你不能拿創可貼貼骨折,該看醫生的千萬別耽誤。

    第六種:把咨詢室當樹洞的

    有位大姐連續咨詢兩年,每次都吐槽家長里短,但死活不愿意做任何改變。心理咨詢不是情感熱線,如果只是單純想找人說話,找閨蜜嘮嗑更實惠。

    對了說句實在話:心理咨詢就像健身私教,教練再好也得你愿意動。如果發現自己符合上面任何一條,不妨先緩緩。有時候暫時的不合適,反而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。

    做心理咨詢前必
   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
    做心理咨詢前必須知道的五件事

    做心理咨詢前必須知道的五件事

    很多人一聽“心理咨詢”,第一反應是:“我又沒得抑郁癥,干嘛要咨詢?”其實心理咨詢的服務范圍遠比你想象得更廣。比如長期情緒低落、職場壓力大、親密關系矛盾、親子溝通困難,甚至只是單純想更了解自己,都可以通過心理咨詢獲得幫助。

    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更像是“情緒教練”,幫你梳理內心卡住的部分,而不是給“病人”貼標簽。就像感冒前多喝熱水能預防生病一樣,在情緒問題變嚴重前尋求專業支持,反而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。

    二、選對咨詢師比價格更重要

    現在市面上心理咨詢師的水平參差不齊,有的掛著“高級導師”頭銜,實際連專業資質都沒有。記住三個關鍵點

    1. 看專業背景:優先選擇心理學專業出身、有系統受訓經歷的咨詢師(比如臨床心理學、心理咨詢碩士)。

    2. 看擅長領域:有人專攻婚姻家庭,有人擅長焦慮癥干預,提前問清楚對方經驗。

    3. 看眼緣:如果第一次聊天就覺得不舒服,別勉強自己“湊合”。信任感是咨詢效果的基礎,大膽換人也沒關系。

    三、提前想清楚“我要解決什么”

    很多人走進咨詢室時,只會模糊地說“我就是不開心”,這樣容易讓咨詢變成漫無目的的閑聊。試著在咨詢前給自己列個小清單

    三個月最困擾你的事是什么?

    你希望咨詢后生活有哪些變化?

    有沒有特別想聊但不敢和朋友開口的話題?

    哪怕問題不清晰也沒關系,但明確方向能幫你和咨詢師更快進入狀態。比如:“我想改善和父母的關系”或“工作壓力大導致失眠,想調整心態”。

    四、咨詢過程可能會“先痛后爽”

    心理咨詢不是按摩,不會全程讓你舒服。有時候咨詢師會引導你面對不愿觸碰的回憶,或是拆解你習慣的思維模式,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情緒波動,甚至短暫地感覺更難受。

    別因為一次痛哭流涕就放棄,這恰恰說明咨詢觸動了核心問題。提前做好心理準備:解決問題需要時間,通常4-6次咨詢才能看到初步變化。如果聊了兩次就要求“立刻好起來”,反而可能錯過真正有用的成長機會。

    五、費用和次數要提前問明白

    不同咨詢師的收費標準差異很大,一線城市資深咨詢師可能單次收費800-1500元,新手或線上咨詢可能在200-500元之間。務必在第一次溝通時確認這些細節

    單次時長(通常50分鐘)和費用;

    是否建議固定頻率(比如每周一次);

    如果中途想暫停或結束,如何溝通;

    能否開發票或使用醫保(部分醫院心理咨詢科支持)。

    避免因為錢的問題產生誤會,反而影響咨詢效果。

    希望這五條經驗能幫你避開彎路,更從容地邁出第一步。如果身邊有朋友正在猶豫是否嘗試心理咨詢,不妨把這篇內容分享給TA,或許能幫TA少走些冤枉路。

    評論0

    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

    500字以內
    發送

    相關文章
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枣庄市| 宜丰县| 奎屯市| 虹口区| 宁国市| 尚义县| 保山市| 衡水市| 武夷山市| 康平县| 九寨沟县| 葫芦岛市| 芜湖市| 江山市| SHOW| 伊宁市| SHOW| 卓尼县| 西和县| 乐安县| 井陉县| 水城县| 双城市| 庄河市| 杨浦区| 库伦旗| 荆门市| 榕江县| 余庆县| 长岛县| 南京市| 札达县| 那曲县| 绥棱县| 庄河市| 礼泉县| 读书| 禄劝| 新竹市| 永康市| 延吉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