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臺收到好多同學私信問:"聽說心理咨詢師考試要取消了?那我之前考的證還有用嗎?"今天就給大家掰扯清楚這件事。根據人社部最新公告,從2024年1月1日起,國家將不再統一組織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,這事兒直接關系到三類人:
第一類是正在備考的學員,特別是剛交完培訓費的。張姐就是典型例子,她上周剛給培訓機構轉了9800元,現在急得直跺腳。這種情況建議直接聯系機構,要求按比例退費或轉其他課程。
第二類是已經持證的心理咨詢師。王醫生在社區診所工作5年,聽到消息后最擔心的是證書含金量。其實現有證書仍然有效,但要注意后續需要每兩年參加繼續教育,具體細則會在年底前公布。
第三類是想轉行做咨詢的職場人。28歲的程序員小李原本計劃明年考證轉行,現在可以關注行業新動向。國家正在試點"技能認證+機構評估"新模式,預計2024年3月會有首批認證機構名單。
這次改革透露出三個關鍵信號:一是行業準入門檻不會降低反而會提高,二是更注重實操能力考核,三是鼓勵從業人員持續學習。就像衛健委李處長在發布會上說的:"這次調整是要把'考試機器'和'真才實學'區分開來。"
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,選擇心理咨詢師時要多看兩點:一看服務機構的資質證明,二查咨詢師的個案經驗。現在正規平臺都會公示咨詢師的督導時長和成功案例,這些比證書更有說服力。

心理咨詢師證書取消后,哪些機構發的證最吃香?
☆一、認準這5家機構,找工作不踩坑☆
☆1.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系統☆
為什么靠譜?
這是國內心理學界的“金字招牌”,注冊審核嚴格到“變態”。不僅要看學歷、培訓時長,還得提交個案報告和督導記錄。業內醫院、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招聘時,見到注冊心理師(CPS)的標簽,基本直接開綠燈。
適合誰考?
有心理學本碩背景,至少2年以上實踐經驗的人群。普通人別硬湊,門檻實在高。
☆2. 中科院心理所☆
民間俗稱“國家隊”
中科院心理所的《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》,是目前市場接受度最高的“入門證”。課程內容緊貼原人社部考試大綱,還加了倫理、實操模塊。很多心理平臺招實習生、助理咨詢師,第一個看的就是這個證。
特別注意:
這個證只能通過授權機構報名,千萬別找代報名!價格一般在3000-5000元之間,低于這個數的大概率是坑。
☆3.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☆
醫院體系更認它
協會推出的《心理咨詢專業技能證書》,課程側重精神衛生和臨床干預。很多三甲醫院心理科醫生、精神科護士會額外考這個證,用來拓寬職業范圍。如果你打算往醫療方向轉型,這個證絕對是加分項。
☆二、地方認證也有“潛力股”☆
除了全國性機構,部分地區推出的認證逐漸冒頭:
比如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“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培訓”:
課程直接由三甲醫院專家授課,包含大量門診跟診機會。長三角地區的社區心理咨詢站、私立診所特別認這個證。
再比如廣東省心理咨詢師協會:
他們的證書考試要連過筆試、模擬咨詢、倫理答辯三關,通過率不到40%。雖然名氣還沒鋪開全國,但在華南地區就業很吃香。
☆三、避雷攻略:3類證書千萬別碰!☆
1. “七天拿證”““抱過””的野雞證:
名字聽著高大上,什么“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”,實際就是花錢買張紙。正規機構至少要學滿200課時,那些宣稱速成的直接拉黑。
2. 打著“國家認證”旗號的:
自從國家退出職業資格認證后,任何標榜“國家頒發”的證書都是忽悠。
3. 課程全是理論,沒有實操的:
心理咨詢是手藝活,連模擬咨詢、個案督導都沒有的培訓,學了也接不了客。
☆四、普通人該怎么選?☆
1. 先看就業方向:
想進學校或社區?選中科院基礎培訓證;打算做臨床方向?優先考慮心理衛生協會的證。
2. 再看課程配置:
督導課時≥30小時、有面對面實操訓練的課程才算合格。光刷網課做題的培訓,不如自己買書看。
3. 警惕“一證走天下”的忽悠:
?就算考了證,也得持續參加 workshops、案例研討。這行拼的是真本事,不是紙面功夫。
親情提示一句:現在市面上有些培訓機構會捆綁銷售“就業“抱過””套餐,收費動輒上萬。千萬別信!正規機構只會幫你推薦實習機會,誰敢保證100%就業,絕對是騙子!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