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年,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小學老師都在偷偷干一件事——考心理咨詢師證。上周和同校張老師聊天才知道,她去年考完證后,不僅成功轉崗成學校專職心理老師,工資還漲了700多塊。今天咱們就聊聊小學老師考這個證到底值不值,手把手教你怎么避坑。
一、小學老師為啥扎堆考這個證?
現在全國90%的小學都要求配備心理老師,但實際持證教師不到30%。我們班李老師上個月剛用這個證申請了區級課題,評職稱直接加2分。最主要的是,現在每天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時間占工作量的1/3,沒點專業知識真應付不來。
二、報考前必看3個致命細節
1. 證書選擇要擦亮眼,中科院心理所的基礎培訓證書最吃香,千萬別被某些"國際認證"忽悠。去年王老師花5000多考了個野雞證書,結果評職稱根本不認。
2. 學習時間要卡準,千萬別信"“抱過”班",正常備考需要3個月。建議利用寒暑假集中學習,每天2小時足夠。我去年就是暑假每天晚飯后學1小時,開學前正好學完。
3. 報名費用有門道,官方收費不超過4000元,超過這個數的都是中間商賺差價。記得要開發票,很多學校能報銷部分費用。
三、考完證到底有啥用?
除了評職稱加分,現在很多學校給心理老師單獨發崗位補貼。最實在的是處理問題學生時底氣足了,上周處理學生自殘事件,用上危機干預技巧,家長特地來學校感謝。
四、“懂行的人”的血淚教訓
千萬別相信"代考“抱過”"的廣告!去年隔壁學校老師被騙了6800。題庫每年更新30%,死記硬背根本行不通。建議重點看發展心理學和咨詢倫理這兩個板塊,考試占比超過40%。
五、適合考的3類老師
1. 班主任,每天處理各種學生問題,系統學習后工作效率翻倍
2. 35歲以下老師,為轉崗或評職稱提前準備
3. 想接私活的老師,很多培訓機構招兼職心理老師,時薪150+
學姐提醒大家,今年9月報名有新規,需要提交在職證明和教師資格證。建議想考的現在就開始準備,正好趕上明年3月的考試。記住,考證不是目的,關鍵是把學到的知識用在日常教學里,你會發現處理"熊孩子"的問題順手多了。

小學教師轉行心理咨詢師真實收入揭秘
去年教師節同學聚會時,我遇見了教語文的張老師。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總帶著教案本,取而代之的是手腕上象征心理療愈的藍絲帶。"現在每天聽故事比批作業還多",她笑著掏出手機給我看預約界面,排到下周的咨詢單子讓我這個老同事著實驚訝。教師轉型做心理咨詢到底能掙多少?這可能是許多在編老師都好奇的事。
一、改行頭兩年的賬本 剛考取咨詢師資格證那會兒,張老師白天在學校代課,晚上接線上心理疏導。58元/小時的起步價,折算掉平臺抽成,實際到手比代課費還少三成。有個月接了32單,扣除督導費用后,凈收入剛夠交物業費。但她說這筆錢花得值——督導老師教的話術,讓她在班級管理時更能讀懂孩子的心思。
二、三年是個分水嶺 熬過前二十四個月,事情開始起變化。張老師把國家二級證書掛靠到本地咨詢機構后,周末的面詢排期逐漸變滿。150-260元/小時的區間價,遇上家庭教育咨詢還能再加30%。去年暑假她專門做親子關系調解,兩個月收入頂上原來半年的工資。最讓她得意的是,用教師特有的共情力,成功化解了七對準備離婚的家長。
三、站穩腳跟后的進項 現在全職做咨詢的第三年,她的收入組合越來越有意思。固定合作的學校提供每月8000元的心理健康服務費,青少年個案咨詢占收入大頭,周末開辦的家長課堂場場爆滿。還接了出版社的活,給教輔書設計情緒管理模塊。折算下來,好的月份能到以前工資的三倍多。
轉型不是換個辦公室那么簡單。張老師到現在還保持著備課的習慣,只不過現在的"教案"變成了案例督導記錄。她說最珍貴的收獲不是收入數字的變化,而是發現教師積累的觀察力和溝通術,在咨詢室里居然這么管用。那些年在講臺上練就的"讀眼神"本領,現在成了捕捉來訪者情緒波動的絕活。
當然這份工作也有扎心時刻。有天晚上十點接到緊急求助,處理完才發現手機上有十幾個家長群消息沒回。但看到曾經教過的學生在朋友圈發"謝謝當年沒放棄我的老師",她又覺得這兩個身份從來就沒分開過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